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二病区简介
1984年,成立精神科二病区,是医院成立的第2个住院病区,位于巍山路口住 院楼2楼,外带1个篮球场,编制床位50张,急救床1张,共有职工15人,其中医生3人,护士11人、清洁员1人。2002年7月,医院搬迁至漾濞路院区,病区位于住院大 楼5楼,编制床位70张、急救床1张、应急扩张床20张。医护人员19人,其中副主任 医师1人,主治医师1人,住院医师3人;副主任护师1人,主管护师2人,护师5人, 护士6人。2016年10月,病区随医院二次搬迁至满江片区红山路住院部1号楼6楼,编制床位84张,急救床2张,应急扩张床6张。病区设置病室20间,标准间3间。 截至2023年6月,科室共有医师6人、护士18人。其中,主任医师1人,主治医师3 人,住院医师1人,见习医师1人,主管护师4人,护师6人,护士8人。 1
984—1987年,赵志荣任科主任;1988—1992年,何瑞清任科主任;1990—1992 年,周世林任科室副主任;1993—2002年,王安庆任科主任;2004年起,吴亚涛任科 主任;1984—1997年,隋桂兰任护士长,1998年,宋健慧任副护士长;1999—2002年 6月,2010年10月—2015年1月,宋健慧任护士长,2002年7月至2010年10月,杨丽 梅任护士长,2015年1月起万四红任护士长。
截至2023年6月,科室配有心电监护仪5台、数字式十二导心电图机1台、电针 治疗仪1台、无创呼吸机5台、除颤监护仪1台、电动吸痰仪1台、温热电灸综合治疗 仪1台、CCBT治疗仪1台等仪器。
病区重点收治6种重性精神障碍患者,也收治酒依赖患者及青少年儿童患者, 以精神分裂症、情感性精神病等重性精神病为主。建科初期,科室治疗精神疾病以 药物治疗为主,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、奋乃静、舒必利、氟哌啶醇针等,针 对重度抑郁、严重的自伤自杀及暴力攻击患者,病区开展电抽搐治疗,为让服药依 从性差,疗效不稳定患者获得较为长久的治疗,也使用长效五氟利多片治疗,为了 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,巩固疗效,科室还开展工娱治疗、康复治疗等,但是治疗手段 还是比较单一;1987—2012年,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陆续问世,科室陆续使用 氯氮平、利培酮、奥氮平、氨磺必利、阿立哌唑、喹硫平、齐拉西酮等药物,为难治性 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临床选择。科室开展简明精神现状检查量表(MMSE)、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(BPRS)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(PANSS)、躁狂评定量表 (YMRS)、抑郁量表(MADS)等多项测定,为病人症状识别提供精准诊断,精准选取 药物提供帮助,特别是5-HT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(氟西丁、帕罗西汀、舍曲林、氟 伏沙明、艾司西酞普兰)的使用,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开启了一片新天地,通过治 疗,病人依从性、社会功能恢复、生活质量提高有了明显改善。科内先后开展了心 理治疗、现代电抽搐治疗(MECT治疗)、行为干预治疗、康复工娱疗、磁疗、脑电治 疗、中频脉冲治疗等。1994年病区开展外接病人服务,2016年此项服务终止,2022 年又重启此项服务,为方便患者就医提供了便利。2022年新增中频治疗及脑电治 疗,2023年新增穴位敷贴、耳穴压豆治疗,新增CCBT治疗。
随着医院的发展,病区业务的拓展,病区设有专门的接诊室、治疗室、抢救室、 咨询室、活动室,生活设施较为齐全,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奠定了基础。初步形成了药物、心理、物理治疗为一体的治疗模式。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精神科业务的发展,病区搭建医患同盟,提供个性化的服务。年收治病人540余人次,门诊接诊 病人350余人次。医疗服务辐射到迪庆、丽江、怒江等地州。 护理团队建设也发生了质的变化,2012年12月,病区通过优质护理的验收,成 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。截至2023年,病区配备护理人员17名,其中本科学历8人, 大专学历5人,中专学历4人。病区护理质控规范化,病区有健全的护理管理质控 体系和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、岗位职责和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,实行在护理部及 科主任领导下的护士长、护理组长、科室质控员为核心的护理质控管理体系。病区 治疗手段多元化,病区除团体心理治疗,个体心理治疗及CCBT治疗,还开展中医特 色治疗,温热电灸综合治疗,穴位敷贴,耳穴压豆治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。病区积 极开展治疗和康复相衔接,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发力,加强防治结合,除药物 治疗外,病区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。开展精神专科康复活动及特色工娱治 疗及生活技能训练。让病人早日康复,回归家庭,重返工作岗位。
病区承担着大理卫校、大理大学的见习带教工作,大理州人民医院和大理大学 附属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。同时承担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 生培养相关工作。2017—2023年6月规培带教学员数:吴亚涛18名,熊娅芹6名, 杨冲2名,谢剑瑜11名,黄爱琴2名。2017—2023年6月,转岗带教学员数:吴亚涛 12名,熊娅芹1名,谢剑瑜4名,黄爱琴1名,张晓艳1名,李固本1名。
科室团队始终把学习培训放在重要位置,共送出7人次到上海、北京、南京、广 州、湖南等地进修培训。 截至2023年6月,科室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共24篇。其中吴亚涛14篇、韦尚顶4篇、万四红2篇、王陆3篇、杨庭1篇。韦尚顶为副主编出版医学论著1部。
1995年,吴亚涛参与的大理州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获大理州科技进步 二等奖;2006年,吴亚涛被云南省卫生厅表彰为云南省医德先进个人;2018年5月, 被评为院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,2018年获云南省医院协会第八届全国医院品 管圈大赛优秀奖。2019年4月,万四红参与一种用于精神科约束患者辅助输液的 装置,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(ZL201920432215.9)。王陆、杨庭、刘嘉豪、杜贝林、毕风亚、罗美玲6人2020—2022年多次参加支援瑞丽抗击疫情工作获得州市级表 彰。2021年8月,张晓艳参加医院医师节演讲比赛,获三等奖。2023年5月,赵兴磊在“5·12护士节PPT演讲大赛”中荣获三等奖,张杰婷在“5·12护士节PPT演讲大 赛”中荣获优秀奖。